秦宣

秦宣 中国特色...

所属机构

中国人民大学

个人简历

1996年-2002年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
2002年-2003年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
2003年-2013年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
2013年-中国人民大学《教学与研究》杂志社主编
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

研究领域

政治学理论、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

教育背景

1985年 毕业于湖北大学政法学院,获法学学士学位。
1988年 毕业于吉林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,获法学硕士学位。
1991年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,获法学博士学位。

学术兼职

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
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》课题组首席专家
北京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
教育部邓小平理论和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研究中心
北京市邓小平理论和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

社会荣誉

个人荣誉称号:
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人选
北京市新世纪百人工程人选
北京市优秀教学名师
研究成就:
1997年 《马克思主义史》获中宣部精神文明“五个一”入选作品奖。
1997年 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》获得年度长白山图书奖、北京市科研成果二等奖。
1999年-2000年 参与教育部制作的《新时期的旗帜――邓小平理论教学片》(第二总撰稿),获得首届国家音像制品奖。
2002年 论文《面向新世纪,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》获中宣部“五个一”工程奖。
2008年 其主持项目《中国人民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》获北京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。
2013年 其主编的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》获得第六届高校科研(人文社会科学)优秀成果一等奖。

研究成果

代表性论文:
[1] 《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研究的回顾与前瞻》,《教学与研究》,2004年第1期;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《邓小平理论》,2004第5期。
[2] 《正确理解和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》,《高校理论战线》,2004年第6期。
[3] 《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》 ,《中国教育报》, 2004年8月3日。
[4] 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思考》,《中国高等教育》,2004年第23期。
[5] 《着眼长远,把握关键》 ,《光明日报》,2004年10月2日。
[6] 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》,《中国教育报》,2004年10月2日。
[7] 《构筑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稳定环境》,《马克思主义与现实》,2005年第1期。
[8] 《面向新世纪,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》,《思想理论教育导刊》,2005年第2期。
[9] 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性思考》 ,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》,2005年第2期。
[10] 《历史比较中的“第三条道路”》,《科学社会主义》,2005年第8期。
[11] 《针对性、知识性、与可持续性的统一》,《经济日报》,2005年8月24日。
[12] 《邓小平政治文明思想论纲》,《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》,2005年第10期。
[13] 《“十一五”规划建议关键词解读》,《中国教育报》,2005年11月6日。
[14] 《以人为本,全面和谐,走中国发展道路》 ,《中国教育报》,2006年1月3日。
[15] 《破解贫富收入差距难题》 ,《中国教育报》,2006年4月11日。
[16] 《发展党内民主,保持党的先进性》,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》,2006年第1期。
[17] 《平等与效率:社会主义的价值》 ,《文史哲》,2006年第1期。
[18] 《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党的先进性建设》,《马克思主义研究》,2006年第8期。
[19] 《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者风范》,《马克思主义研究》,2006年第10期。
[20] 《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基本途径》,《高校理论战线》,2006年第8期。
[21] 《以改革促进和谐,以发展巩固和谐,以稳定保障和谐》,《高校理论战线》,2006年第11期。
[22] 《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》,《思想理论教育导刊》,2006年第9期。
[23] 《理论创新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》,《中国教育报》,2006年6月。
[24] 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行动指南》,《求实》,2006年第20期。
[25] 《论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》,《马克思主义与现实》,2007年第1期。
[26] 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社会历史条件分析》,《科学社会主义》,2007年第2期。
[27] 《在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中促进社会和谐》,《人民日报》,2007年1月26日。
[28] 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》 ,《思想理论教育导刊》,2007年。
[29] 《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》,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》,2007年第2期。
[30] 《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要素》,《教学与研究》,2007年第4期;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《马克思主义、列宁主义研究》,2007年第11期。
[31] 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》 ,《高校理论战线》,2007年第8期。
[32] 《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》,《中国教育报》,2007年10月30日。
[33] 《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》,《高校理论战线》,2007年第8期。
[34] 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》,《思想理论教育导刊》,2007年第12期。
[35] 《解读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”》,《理论前沿》,2007年第22期;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《社会主义论丛》,2008年第1期。
著作:
《走向新世纪》、《世界主要国家公务员制度》等著作,主编有《邓小平理论研究述评》、《邓小平理论精论集》等著作,与他人合作著有《当代中国与邓小平理论》、《邓小平与中国现代化》、《邓小平政治文明思想研究》、《马克思主义史》等学术专著,参与编写《邓小平理论概论》、《邓小平理论和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》、《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教程》等教材多部,在《光明日报》、《求是》、《教学与研究》、《中国人民大学学报》、《中央中央党校学报》等国家级或省部级刊物上发表了有关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、邓小平理论和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研究的学术论文近百篇。其中,代表性著作为:
[1] 《邓小平与中国现代化》(第一作者),北京出版社,2004年。
[2] 《邓小平政治文明思想研究》(第一作者),甘肃人民出版社,2004年。
[3] 《邓小平理论与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概论学生用书》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4年。
[4] 《邓小平理论与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概论教师用书》(主编)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4年。
[5] 《邓小平理论精论集(上中下)》(主编),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。
[6] 《邓小平理论和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概论(本科本第二版)》(第二主编)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04年。
[7] 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辑》(主编)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05年。
[8] 《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研究述评》(主编)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06年。
科研课题:
[1] 中共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研究,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项目,2003年12月。
[2] 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,中国人民大学“211工程”项目,2003年12月。
[3] 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,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,2004年12月。
[4] 邓小平理论和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教学示范片制作,教育部委托重大项目,2004年12月。

联系方式

qx1111@yahoo.com.cn


来源:中国智库网